带领科室连续5年实现护理工作“零”投诉,谁如此优秀?
她就是台州医院心内科副护士长——王楠。
在护理岗位工作已近15年了,在这15年的护理职业生涯中,不论是在重症医学科还是在心血管内科,不论是作为普通护士或是护士长,王楠始终以一颗热忱之心奉献给她热爱的护理事业;以不断学习的精神提高自己的专业和管理能力;以大爱来谱写平凡的护理工作。
护士,需要终身学习
在临床工作的15年,也是王楠得到历练的15年,因为她所工作的两个临床科室是全院最忙最累、专业能力要求最高的科室之一,正是有了这样的工作经历,她得到了快速成长。
2004年8月,王楠一工作就分在ICU,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学习,业务进步快,在工作第三年,被护士长提拔为科室总带教,也成为医院最年轻的科室总带教,并于2007年度评为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优秀带教老师、2008年度评为温州医学院、嘉兴学院医学院优秀带教老师。
实习的同学这样评价她:“跟王楠老师学习,是非常幸运的,她不仅耐心地教我技能操作,还会给我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不仅教我如何工作才会高效有序,也会教我如何观察患者病情……”
在ICU工作的8年,王楠一直保持着提前半小时上班的习惯。她做任何工作喜欢早别人半步,那样她就可以在别人忙乱的时候帮助别人。由于业务精湛,不断追求进步,2008年度被评为院级优秀员工,2009年通过科室的民主推选,被提拔为ICU最年轻的护理组长。2011年参加浙江省卫生厅举办的ICU专科护士的培训,在杭州培训的4个月,王楠学到了很多更深层次的知识,培训期间了解了省级各大医院ICU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方法,择其优点而学之,不断提高自己,使自己的工作行为和质量达到省级医院的高标准,并带动和影响身边同事共同进步,专科护士的培训还对她今后的工作有着深刻的影响。
“跟她一起搭班,忙的时候,她会主动过来帮我,当我为一些专业问题为难的时候,她也会及时地帮我解决,让我这样的新手胆怯的心情可以得到很大的缓解。”年轻护士都这样夸她。
2013年由于表现优秀,医院提拔王楠为心血管内科副护士长,心内科危重患者多,病情变化快,也是全院最忙、压力最大的科室之一,当时的护理质量也处于全院中下水平。初到心内科,为了尽快熟悉普通病房的工作,王楠经常早上五六点钟到病房查看科室的工作流程,熟悉科室的日常工作,白天经常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需求,并能发现护理中存在的不足,晚上回去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学习心内科的专业知识,因为她知道,业务能力一定是让别人信服的基础。
管理,要带动科室进步
一个优秀的团队需要一个优秀的领导,王楠不仅业务上不断进取,作为管理者也同样努力。在工作之余,她多次参加院内外管理培训班,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加强对科室的目标管理,并将其运用于临床。她还注重培养科室护士的发展方向,为高年资护士提供管理平台,为低年资护士提供发展方向,并将心内科护士也进行亚专业分组,让护士在自己的专业上做精做细,培养人才,促进团队建设。
在王楠的带领下,通过大家的一起努力,整个病区患者的护理工作井井有条,护士的服务意识提高了,护理质量也得到了提升,并多次获医院季度优质护理质量奖,且于2016、2017、2018连续三年获医院“优质护理先进病区”称号。有一次,一位患者因为DSA仪器故障,手术要推迟而气愤不已,在病房大吵。甚至到手术后出院了还一定要医院赔偿他这几天等待过程中产生的各项费用,而且不解决就不出院。王楠了解患者情况后,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发现家属看上去并非无理取闹之人,也不是那种有时间与医院因为几天费用而去纠缠的人。通过沟通交流,原来患者的2个儿子非常忙碌,并在外地因为父亲手术连夜赶回来,结果手术却由周五推迟到了周一,王楠认真听取患者的倾诉之后,从换位思考的角度进行交流,理解他的不满,并表示歉意,通过10多分钟的交流,后来患者家属也放下不满表示原谅。王楠在心内科的6年,科室连续5年实现护理工作“零”投诉。
一位80多岁的阿婆,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由于长期服用华法林,术后半夜小便活动后出血,当时正值前后夜班交接班,前夜班和后夜班各2位护士,2个实习同学,加上1位值班医生和1位规培医生共8人,当患者家属来护士站告诉我们患者有出血时,瞬间有8个医护人员围在患者床旁处理。第二天,家属感动地跟责任护士说,“昨晚我母亲术后出血,来了8个人,真的很感动,你们的团队真的很棒,这里的你们每个人都很棒,你也很优秀!”
解决患者问题,是不竭的动力
从走上护士岗位的第一天起,不管是对ICU昏迷中的患者还是病房中清醒的患者,在王楠眼里,这些处于病患中的患者心灵是脆弱的,身体上是痛苦的。所以王楠总是一丝不苟地对待患者,希望尽自己所能解决患者的病痛。
镇痛镇静是ICU常用的医疗护理技术,当时ICU护士对镇痛镇静的认识不足,其管理方面上也存在问题,她发现了临床护理上对镇痛镇静管理的缺陷,努力学习相关知识,查阅文献,协助护士长规范ICU患者镇痛镇静的管理,使患者得到有效镇静的同时,减少了镇痛镇静相关的并发症。申报集团相关课题并立项,结果发表于2013年的《护理与康复》杂志。
一位50多岁的阿姨来自农村,家庭贫困,因心功能不全多次入院,患者心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大量心包积液和胸腹水,全身高度水肿。由于个人体质原因和严重的低蛋白血症,病人身上插满了各种管道,引流液会顺着引流管经穿刺点溢出,衣服、床单没多久就会被引流液浸湿。而且一进入病房,就能闻到刺鼻的引流液的气味,患者平时是老公在照顾,病重的阿姨生活难以自理。
王楠经常关注这位阿姨的生活情况,有空时经常自己亲自帮忙照料,让护理员协助自己一起为患者擦身更衣,更换床铺,减少异味。除了经常鼓励患者,给予患者关爱之外,她同时思考如何解决引流液外溢的问题,请教医院造口小组成员,并去相关科室实地学习,用造口袋贴在穿刺点周围,将溢出的引流液收集在造口袋内,彻底解决了患者引流液外溢的难题。
她不仅在院内为患者解决问题,院外如果有需要,她也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2018年6月11日中新网上的一则新闻:“动车上一女子因过度劳累突发急症,浙江两护士紧急救助”,讲述的是王楠和一起开会的急诊科护士长在开会返回的动车上,听到广播呼叫医护人员,她俩立即前往,用她们过硬的专业知识使突发急症、劳累的年轻妈妈转危为安。且她们的事迹先后在台州晚报、台州新闻APP、中新网、台州名人APP等相继报道。
“能为患者解决问题,应该是我们最开心的事情”,王楠经常这样说。
每当与病房内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问好时,在王楠离开病房时,经常可以听到患者及家属由衷地表扬和夸赞她:“这个护士长人真的很好!”
作为新台州人,在与年迈的阿公阿婆沟通起来其实并不那么顺畅。但她明白,微笑是一种国际语言,无需翻译,患者便能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爱。
15年的辛勤付出,王楠以及她的团队不仅取得了患者、家属、医院的认可,更是得到了台州市内外同行的认可,2018年4月通过层层选拔,她与2名同事代表台州医院参加台州市护理技能竞赛,并荣获个人一等奖,团体二等奖和技术能手称号,并在同年6月的浙江省护理技能竞赛中获团体三等奖的成绩。此外,她及她的团队已多次在台州市心血管年会上负责护理分会场的筹划与授课,并成功举办一期台州市心血管介入护理进展学习班,得到省内同行的好评。个人也多次受邀在省内心血管专业继教班上分享与交流经验。2018年她顺利晋升了副主任护师的职称,也成为医院为数不多的年轻的副高级护士。
“爱心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多少个昼夜,她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多少个夜晚,她帮助患者与死神抗争;治疗时是医生的臂膀,巡视时是患者的亲人,监护时是健康的使者,抢救时是生命的卫士。
身着白衣15载,王楠始终以乐于奉献、精神饱满、不断进取的工作态度,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耕耘,她用实际行动影响一批又一批的年轻护士,践行着南丁格尔誓言……
王 楠
在读硕士,2004年参加工作,先后在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工作,于2013年4月至今任心血管内科副护士长,2017年4月-2018年3月兼任护理部主任助理分管护理教学工作。先后获院级优秀员工,温州医科大学、嘉兴学院医学院和绍兴文理学院优秀带教老师,台州市护理技能竞赛一等奖、团体二等奖、台州市技术能手称号、浙江省护理技能竞赛团体三等奖等荣誉。近五年内,以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发表一二级论文5篇。
编辑|朱小敏
暂无评论,你要说点什么吗?